2014净土大经科注 第290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零二頁倒數第二行,「庚四、眼得妙色」。請看經文:
【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彼國德風有諸妙用」,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風無比的微妙,我們無法想像。經文裡面這幾句這是略說,有哪些妙用?「首曰吹物出音,演說妙法」。前面說過,風吹,像寶樹,樹葉互相碰撞會出音聲,像我們風鈴一樣,那風鈴沒有辦法跟它相比,風鈴一般是銅做的。極樂世界的寶樹是眾寶所成,音聲之美妙無法形容,不但它出音,它演說妙法,你仔細去聽,風吹樹,樹葉、樹枝、花朵在說法。說什麼法?你想聽什麼法,它就給你說什麼法。你想聽《華嚴》,它給你說《華嚴》;你想聽《法華》,它給你說《法華》,妙極了。我們兩個人在樹下,我想聽《華嚴》,你想聽《法華》,各人聽的一點沒錯,互不干擾,這妙!「次曰隨風散香」,這前面念過的,「聞者清淨」。風吹的,裡面寶香,寶香從哪來的?從樹木花草來的,樹木花草都放寶香,聞到這個寶香心地清淨,不生煩惱。我們這個世間有香,很多都是人造的,化學製造的,聞到之後會生煩惱,什麼煩惱?喜歡,喜歡是煩惱;厭惡也是煩惱,不喜歡,讓你聞到之後感動情緒。極樂世界不然,極樂世界聞到這個香味,心地清淨。
「三曰,德風觸身,樂同滅盡」。風吹在身上,感覺得舒適,如同阿羅漢住滅盡定。「四曰隨風送花,遍滿國土」。風吹的花瓣落在地下,自自然然聚成圖案,美不勝收,你喜歡什麼樣的圖案,鋪在地下的這些花瓣它就組成圖案,遍滿國土。風隨人意,音聲隨人意,花瓣隨人意,遍滿國土。極樂世界大,無窮大,沒有邊際,不像我們這個世間(地球),面積可以計算得出來,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的,凡是稱性都是無量,無量無邊,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說清楚、說明白,這是極樂世界。「風吹寶樹,依花色光」,花的色(顏色),花所放的光,「自然會聚,青黃赤白,遍滿其國」。這是放光,這個光裡面有顏色,有彩色,也是自然會聚,調成種種不同的圖案,也是遍滿國土,極樂世界美不勝收。「故經云: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
「又《吳譯》曰」,這個經文上,「吹七寶樹皆作五音聲」。五音聲是中國古時候的音樂,五音:宮、商、角、徵、羽,用現在的話說,交響樂。風吹寶樹,聲音是在演奏交響樂。「以七寶樹華悉覆其國中」。七寶,七不是數字、不是七種,是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當中,這就是圓滿,圓滿那就無量無數。說明極樂世界,是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美不勝收。不但美,它微妙,為什麼?它能說法,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長菩提,能幫助我們得清淨心、得平等慧,如同經上所說必定成佛,十二願「定成正覺」,必定成佛。佛菩薩的教誨咱不說,環境裡面,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幫助我們、成就我們,這是什麼?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功德的成就。阿彌陀佛修積的功德,所發的四十八願是為我們,為誰?為那些相信的人、發願求生淨土的人,是為他們,他們統統有分。如果我們能相信,我們能發願求生淨土,我們也有分。我們再看下面,《吳譯》本的後面兩句,「皆散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全都有。
「樹華」,這下面是念老說的,「因風從空散揚,供養聖眾如天雨華,遍布佛土」,美觀到極處。有情,諸佛如來、菩薩、聲聞,還包括天人,這是有情大眾,遍布佛土。「《往生論》謂寶華布地,有二殊勝:一為妙色殊勝,飄華有序」,它有秩序,它不是亂來的。跟我們這邊風吹樹葉、風吹花瓣不一樣,我們這邊是沒有秩序,亂成一團,撒在地面上,地面上不乾淨,還要把花掃除。極樂世界的花有秩序,鋪成花毯,像我們的地毯一樣,自然組成圖案,讓每一個人看到稱心如意,都生歡喜心。這兩種殊勝,第一種,妙色殊勝,飄華有序,「依色成聚。青黃赤白,皆隨其類。故曰隨色次第,而不雜亂。寶花布地,如圖如錦」,圖是圖畫、圖案,錦是錦繡,這用作比喻。「種種色光,遍滿佛土。是為色妙也」。極樂世界人;我們這邊六根對五塵境界,極樂世界五根對的是妙色的境界,不一樣。「二者妙觸殊勝。經云柔軟光潔。光者,指上述之色光無量,潔者,指花質潔淨」,乾淨,一塵不染;「柔軟者指妙觸」,我們從上面走過,這個柔軟妙觸就像兜羅綿。「兜羅綿,梵語,道宣律師曰:草木花絮也」,是草木花結成的,像棉花一樣,棉花結成絮,「蒲臺花、柳花、白楊花、白疊花等絮是也。取細軟義」,取這個意思。這是說的妙色。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再顯妙觸」。觸是身,身體接觸,這叫妙觸。你看:
【足履其上。】
佛、菩薩、羅漢都不穿鞋子,古印度佛陀在世,足底下沒有鞋子,都是赤腳,所以這個足在花上行走。
【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這個花是軟的,『沒』是它軟下去,四指這麼厚,這麼厚,四指。「舉足出花,花即平整如初」。它有彈性,這花有彈性,我們腳提起來的時候,它下面就平了。踩下去之後,沒下去四指;舉足出花,它就平復,花即平整如初。「故曰:隨足舉已,還復如初」。這是我們身體,腳底踏在這個花上面,接觸在花上面,它柔軟的,讓你感到非常舒適。
下面第六段,「六時華雨」。極樂世界,實際上它沒有時間概念,為什麼?它沒有晝夜。我們這個世界有晝夜,晝夜是我們依靠太陽,光完全是靠的陽光,地球面對太陽這半面這時候有白天,背著太陽的這一半是夜晚。地球的自轉,二十四小時一周,永遠沒有停止在空中旋轉。我們這個「永遠」是形容詞,有沒有不轉的時候?有。什麼時候?這個星系爆炸就沒有了。太陽系會爆炸,銀河系也會爆炸,正如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是假的,它的存在是有時間性的,有一段,不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是自性所變的(不是法相),心現沒有識變,我們這個銀河系有心現識變,極樂世界有心現沒有識變。
我們這個世界,每個佛國土都有四土,四土裡面常寂光是共同的,常寂光是法身,就是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是一切現象的根源。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就是說的本體,自性是本體。心現識變,識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能現能生,妄心能變。這個意思是什麼?真心能生,生的是實報土,實報土沒有生滅的現象。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就是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跟極樂世界的實報土完全相同。實報土有隱現、沒有生滅,它遇到緣它就現,它現,不能說它生;它不現的時候,緣沒有了,它不現了,不現不能說滅,它沒有生滅,這是實報土。可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是實報土,所以佛才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意思?圓滿證得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什麼人證得的?法身菩薩,像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描述得最好,只用了二十個字,五句話,性是清淨的,「本自清淨」;它是不生不滅,「本不生滅」;「本自具足」,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學佛要不知道這句話,白學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具足什麼?《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本自具足的,跟如來同樣的,如來是明心見性成佛了,證到究竟果位,法身如來,跟如來一樣的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相好,統統具足,沒有一樣不具足。我們這個宇宙裡頭,你所能看到的東西統統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我們本自具足的,是迷失了自性,不能現前,不得受用。但是你要想有受用,今天科學技術發達,行不行?不行。科學技術不是家珍,不是自己本有的,是有情眾生,這個有情眾生包括六道輪迴,六道裡面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眾生他們製造出來的,不是自性變現的,是要靠人,像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向外求的,不是向內求的。如果向內求,那就是六種神通。障礙去掉,它自然現前。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修行證得初果或者是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菩薩跟小乘初果是同一個理論,就是把五種見惑斷掉,我們講放下,真放下了,天眼通、天耳通就現前。我們就知道了,我們有天眼、天耳,為什麼不能現前?被執著障礙住,我們有執著這個念頭,這兩種神通不見了。如果我們把這個念頭放下,它就現前,它自然現前,為什麼?那是自性的本能,本自具足的功德,它永遠不會失掉,把障礙去掉就行了。再向上提升,斷惑證真,五種見惑斷掉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要斷思惑,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個也分品數的,也就是功夫淺深不一樣。二果淺,但是他要是真正證得,他沒斷乾淨,他淺,又有兩種神通出現,他心通、宿命通。他心通,別人心裡起心動念他知道。宿命通是自己過去生生世世的事情知道,能知道過去,能知道未來,但是是有限度的。像二果,他這個能力也不過只能夠知道幾十世,能量是恢復了。幾十世以前的事情知道,過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他怎麼會不清楚?這兩種能力恢復。三果,地位更高了,阿那含,證得第三果又一種神通出現,神足通,神足通是飛行變化,他的飛行你看不到痕跡。有這個神通,方便、安全,不會出事情。我們從此地要到美國去,念頭一動,人就到了,身體就到了,不需要飛機這些工具,不需要,他就到了。而且非常快,念頭才動就到了,為什麼?在定中,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就是距離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先後就沒有了,統統就在當下。心裡想美國,人就真的是在美國;想在西方極樂世界,他人就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本事。四果阿羅漢,漏盡通。漏盡是什麼?見思煩惱斷乾淨了。斷乾淨,清淨心現前了,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現前,四果阿羅漢。
他們這些人,從初果到四果,念佛往生都是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頭有九品,依他們功夫淺深,他生在這個地方。但是他還有塵沙煩惱沒斷,所以他心不平;無明煩惱沒斷,所以不覺;這經題上他還有兩個字。平等,平等是菩薩證得的,比阿羅漢高。阿羅漢沒有執著、有分別,菩薩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功夫深。菩薩品位多了,你看圓教,再從圓教說,十住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生實報莊嚴土,不但他脫離六道輪迴,他脫離十法界了。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十法界,他在十法界裡聲聞法界,上面是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這些都是識變的,所以阿賴耶作用很大,不在小處,十法界是阿賴耶變的。破了無明,他就脫離十法界,十法界就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是虛妄的,夢中之夢,這個夢醒過來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依舊是一場夢,這個夢醒來才到一真法界。一真就是實報土,修八萬四千法門修成功了,他們到華藏,華藏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往生極樂世界那是生彌陀如來的實報土。
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我們懷疑斷掉了,斷疑才生信,那個信是真信,跟阿彌陀佛有感應;帶著疑惑,跟佛菩薩沒有感應,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疑是障礙,障礙我們見不了佛,也障礙位次不高的菩薩看不到我們,法身大士就沒有障礙了。所以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見不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他也見不到我們。可是法身菩薩,我們見不到他,他見到我們。極樂世界特殊,極樂世界不但是法身菩薩見到我們,連凡聖同居土的人道都能見到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看得清清楚楚。他為什麼能見?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
我們這個本子,四十八願第二十願有一句話,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重要,阿惟越致是什麼?法身菩薩。換句話說,往生極樂世界有沒有階級?有,雖然有階級,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階級,可是在極樂世界待遇是相同的、平等的,這個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我們為什麼求生極樂?就為這個,極樂世界是平等,人天最容易去。五逆十惡,臨終信願持名都能往生,這是第十八願。所以古大德說,彌陀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最真實,為什麼?普度眾生,沒有分別,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這還得了嗎?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咱們幹什麼壞事他都原諒。可是你自己要真正懺悔,後不再造,臨命終時一心專求阿彌陀佛,其他的念頭統統放下,決定得生。最容易成就,不必斷煩惱,悔過就能往生,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千萬不要把這次的因緣錯過,一定要抓得牢牢的,抓緊了,非去不可。所以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就是五逆十惡去往生的,我們這裡的人起心動念他也知道,為什麼?他雖然不是自己親證阿惟越致,彌陀本願加持他,他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連五逆十惡這樣的人,死了之後墮無間地獄的,這樣人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這才放心了,死心塌地靠緊阿彌陀佛。
別人講什麼,我們聽他的還是聽佛的?他是凡夫,他胡言亂語,怎麼可以相信?經典是佛所說的,這部經是會集,五種原譯本會集成功的,有許許多多人不相信,說經不能會集,會集是犯戒的、是錯誤的。難為宏琳法師為我們做證明,他蒐集許許多多的資料,來辯別會集。佛法到中國來,最初翻譯的就有會集本,所以會集是正常的。會集有規矩,一定要以原譯本的文字,不能改,這是忌諱。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他用了十年時間,確確實實裡面每一個字都有根據,都是原譯本裡頭的字,沒有改動一個字,負責任,小心謹慎,重新把它編排,用的是原來的字、原來的句子,沒有改動。會集得好!真正跟原譯本沒有兩樣。讀這個本子,把五種原譯本全都念到了,你要不用這個本子,五種原譯本很麻煩,分量太多了。老居士為我們整理,宏琳法師、海賢老和尚都為我們證明這是真經,不能懷疑,懷疑是你沒有福報。
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你看看每一句、二句你就看到有個括弧,寫的什麼?經論,這兩句從哪來的。他用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它是集,也是集解,你看一百九十三種,這麼大的分量,用它來註解這個經,談何容易!我在北京跟他見面,看他小房間裡頭一張床鋪、一張書桌,書桌還沒有我這大,只有我這個一半大,旁邊堆的書,堆得很凌亂,堆了一大堆,那是什麼?就是他用的註解的參考書。我很佩服,我說你從哪裡找來的?他說許多是佛友替他找的,送給他的。佛菩薩加持,我們蒐集不到那麼多。這麼多的典籍,他每一部都用上,所以這個註解是一百九十三種參考書,正知正見,那沒話說了。老居士也是知道現在人貢高我慢,你是個在家居士,你有什麼資格註經?肯定有人批評他,所以他用經來註經、用論來註經、用祖師大德來註經,這句話都有出處,你要找去找他們,說明正知正見。師徒兩個人都負責盡職,會集經本,會集註解,為什麼?為末法九千年淨宗得度的根本,大經,註解就是大論。只要我們真正相信,信受奉行,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受到阿彌陀佛的關懷、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這些菩薩掛念,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千萬不能迷惑、不能退心,為什麼?這樣才能得到極樂世界的佛菩薩加持你、保佑你,你要是懷疑、退心,這加持不上,損失就大了。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六時華雨」,六時是比喻我們這個世間一晝夜。極樂世界沒有晝夜,它那裡是光明世界,沒有黑暗。光從哪裡來的?身放光,大地放光,樹木花草,所有一切沒有一樣不放光。為什麼?它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就是大光明藏,自性就是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不染,光是光明,普照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在它光中裡面。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這個眼有障礙,六根都有障礙。什麼障礙,佛說得很清楚,見思煩惱障礙你,塵沙煩惱障礙你,無明煩惱障礙你,所以常寂光在你面前你看不到。
現在的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光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波動,光波不一樣,我們肉眼只能看到當中一段,比這個波長的看不見,比這個波短的也看不見,只能看到這麼一點點。常寂光不是我們這個眼睛能看見的,我相信它是把所有一切光明都納在其中。只要我們放下執著,初果須陀洹能不能見到佛光?偶爾見到,機會比我們多。阿羅漢更不必說了,阿羅漢可以說他心裡想見光他就見到,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見思是最嚴重的障礙。菩薩的障礙比阿羅漢輕,他有分別,他把分別斷掉那就能到常寂光,到常寂光就可以說他在常寂光中,實報土是常寂光變現的,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萬法就是實報土。那我們這個世界呢?我們這個世界是阿賴耶變的,心能現,阿賴耶能變,把常寂光變成了十法界、變成了六道輪迴,是這麼回事情。佛告訴我們,餓鬼道見不到光,還能看一點,就像黃昏一樣,像滿天的雲彩一樣,雲彩把太陽遮住了,還是有一點光線,不是很亮,若有若無,鬼道就是這種情形,它還能見。但是地獄道就完全黑暗,地獄道看什麼光?火光,那個火是燒身體的,所謂八寒八熱,八熱裡頭有光,八寒裡頭沒有光,那是冰凍,這是物理現象,是從心理生的。
心地光明,就能夠跟佛光相應。心地不光明,欺騙自己、欺騙別人,他怎麼會有光?他怎麼能見到佛光?那我們就曉得,心地正大光明的人能見佛光。有,歷史上有記載,真有這種人,常常見到。真修行人就更多,但是他們見到了他不說。為什麼不說?不能說。為什麼不能說?別人懷疑,招惹毀謗。你說你見到,為什麼我沒見到,他也沒見到?說你妖言惑眾。不但你沒有幫助他,你還陷害他,他毀謗聖賢罪過很重。所以不說,不說是愛護眾生,不讓他造業,道理在此地,不是隱瞞,不是欺騙。教你一種方法,你好好修,修到清淨心現前,你就見到了。所以這是講的時節因緣。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晝夜。這個『六反』就是六次,我們這個世間,古印度,把每天分作六個時辰,白天叫初日分(日是太陽)、中日分、後日分,三分,三時;夜晚也分三時,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所以晝夜叫六時。我們中國的時辰剛好比它小,中國用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在我們用的是外國的時辰,不是用中國的,在民國初年還用中國的,現在用外國的,外國的比我們更小,所以叫小時,分得更小,白天十二個小時、晚上十二個小時。所以印度的一時是現在四小時,中國古時候時辰一時是現在兩小時。佛講經在印度,所以就用印度時做比喻。
說是「六反雨花」,六次雨花,「亦即《阿彌陀經》」,你看引用《阿彌陀經》的話,「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叫晝夜六時,我們要懂這個意思。「六時者」,這裡說的,「晨朝」就是初日分,「日中」是中日分,「日沒」是後日分,這叫三時,「初夜、中夜與後夜也」。「晨朝雨花,過食時後其花自沒」,食時是中午,中午飯吃完之後花就沒有了,花沒了,「大地清淨,更雨新華」,新花又落地了。極樂世界地上鋪的這個花毯,我們講地毯,常常換,一個時辰就換一次,美不勝收。你看看哪一家的這麼富貴人家,那個地毯一天換三次的?要說富貴,你可以說我的富貴地球上沒有人能比,你擁有幾十億、幾千億的財產比不上我,我家極樂世界,提起一樣東西就超過你多少倍。我們要肯定自己是極樂世界的人,我們到這邊來是幹什麼的?是來度眾生的,是來給眾生做好榜樣的,是來表演、表法的,這就對了。用這種心住世,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決定得生淨土。
「食時者,正食之時,即日中之午時」。所以佛陀在世,出家的比丘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飯,什麼時候?中午,過中就不食了。上午,早晨出去托缽。托缽,不能說托到了一面走一面吃飯,那個叫犯威儀,那人家看到就笑話你,這個出家人貪心,不守戒律。到哪裡吃?回到駐紮的地方,多半都在樹林裡頭,你回歸樹林,跟大眾在一起吃飯。怎樣呢?把托的飯統統匯集在一起,你吃多少拿多少,多下來的供養畜生,不留的,這是佛所定的規矩。世間人看到尊敬你,沒有貪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出家人。出家人所過的生活,是真正的共產黨,你看一缽飯都是公的,都不是私吃的,跟大家托缽托來一起混合在一塊,自己吃多少拿多少,這不是共產黨嗎?沒有私財。釋迦牟尼佛沒有蓋寺廟,在什麼地方休息?樹下。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是出家人的生活,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就過這種生活,一直到老。七十九歲過世,過世在哪裡?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子底下。
佛門弟子有宮殿居住,那是什麼?佛教傳到中國來了,中國帝王做佛弟子,佛是帝王的老師,中國人講孝道,孝親尊師,哪有學生住宮殿、老師在樹下一宿,那怎麼對得起老師?自己物質生活非常豐富,怎麼可以叫老師出去托缽、去討飯?這個要被中國人罵死了,不會原諒你。所以佛教很隨緣,也就恆順眾生,在中國居住的地方是宮殿,皇上給建的。出家有供養,不要出去托缽了,日中一食還是保持,不過中,一食。這通情達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是圓融的,決定沒有執著,所以他能夠順應。尤其是佛講經教學,他教學的理念,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佛用的是本土化、現代化,所以佛法大家喜歡,傳播得很快。雖然是傳播得很快,傳到中國是在佛滅度後一千年,才傳到中國。
到中國來,看到中國的文字好,比梵文好,所以大乘經典全到中國,完全翻成中國文字,原本一本也找不到了。我為這樁事情,初學佛的時候請教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說為什麼原本一本都找不到?老師告訴我,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人不一樣,古時候中國人很自豪。確確實實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中國文字比梵文好,為什麼?梵文是拼音文字,拼音,我們說話的音聲是會變的,過一、二百年完全變了,你就不懂了。每個朝朝代代都要有人接,跟老師學,再把它傳下去,是用耳、是用音聲,這個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沒有老師怎麼辦?佛法就滅了。中國文字不怕,中國文字是表義的不是表音的,中國文字是叫你看的不是用耳朵,叫你看的,每個文字都有很深的意義在裡頭,外國沒有,外國文字完全沒有意思。所以我們在歐洲看到,歐洲三百年前寫的文字、留下來的作品,現在一般人看不懂。這就說明什麼?這個文字不是很好的文字。中國,你看看,三千年前寫在甲骨上、寫在鐘鼎上,現在都認得,都能懂得它的意思,什麼原因?它用看的,不是用耳朵,不是用口說的、不是用耳聽的,是用眼看的,這個能傳得長久。所以把大乘經全部用中文寫過來之後,意思審查沒有錯誤,文字比從前更好,那個可以不要了,中文這個取而代之,傳到千年、萬年、萬萬年都不會改變。
所以全世界每個國家族群,好的東西要流傳給後世的,統統要用中國文言文書寫,就對了。所以我們的確是有這個願望,希望二、三十年之後全世界用的文字是中國文言文。我們要把文言文的好處,西方人有些學者,我知道的大概有十個人的樣子,對中國文言文讚歎到五體投地,認為這是全世界人的需要。言語沒有關係,怎麼變這個攔不住的,文不變;文言不變,語言可以變。今天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就是古時候那些小國家的國語,現在還留存,沒有關係,通用的文字用文言。所以文書要用文言,國家的政令要用文言寫,不能用白話寫。讀書,一定是讀的文言,你才能夠懂得古聖先賢的智慧、古聖先賢的高明,他們用什麼方法來齊家、治國、平天下。
平天下這個「平」字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不是武力侵犯,不是政治統一,不是的。夏商周天子是不是統一天下?不是,天下沒統一,每個國家還是每個國家。什麼統一?文字統一了,書寫統一了。所以周朝八百多個諸侯,就是八百多個諸侯國,每個諸侯國都是獨立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周政治辦得最好,大家共同向他學習,尊他為天子,以他為老師,有了困難不能解決,向他請教,他來指導,不是武力,不是政治。所以現在世界有許多國家看到中國起來了,害怕。為什麼要害怕?過去十九世紀的時候、二十世紀的時候欺負中國人,現在中國人起來了,怕報仇。中國人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但是他們心裡想的,他真是這樣想,為什麼?如果是他,他會報仇。中國人呢?中國人不會報仇。所以我們在國外,遇到國外的朋友們,我們分析給他聽,你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人沒有報仇雪恨的,中國人講倫理道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人,用這個修身、齊家、治國、對待天下眾多的國家。
所以中國統一全世界,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不是經濟貿易,不是科學技術,是什麼?《群書治要》。現在我這邊有一套,《群書治要》。這一部書唐太宗編的,大唐帝國太平盛世就是這部書造成的。從皇上,文武百官,統統學這個,用什麼齊家?《群書治要》;用什麼修身?《群書治要》;用什麼治國?《群書治要》;用什麼統領全世界?《群書治要》。現在《群書治要》,印刷術發達,大量的來印送,讓全世界的人都學習,這就統一了。所以文字要用中國的漢字,要用中國文言文,這個東西統一世界,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過到好日子,一生都能過得快樂、清淨、圓滿,這是真的。
古時候沒交通,沒有資訊,所以聖人、佛菩薩不得已,要在某一個族群、某一個地區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中國人相信聖賢,佛菩薩在中國現身就以聖賢身出現在世間;印度人信佛,相信佛菩薩,佛在印度就現佛菩薩身分;其他宗教,在歐洲大陸,你看看,現摩西的身,現耶穌的身;現真主身,現上帝身,現天使身,不一樣,說出許許多多的經典,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今天我們得到科學的便利,交通問題解決了。從前從中國,我們說上海出發,到歐洲的倫敦,明朝那個時代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這是歐亞大陸兩頭,要走多少時間?差不多要走一年才能到,周遊一趟回來是兩年。現在飛機十二個小時就到了,一個來回二十四個小時,一日一夜就轉一圈了。不能比,古人作夢也想不到。資訊發達,哪裡出了一點小事情,一廣播,衛星電視一播,全世界人都知道。這是什麼?改變了,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如何能得科學之用,而不受其害?科學是個雙刃劍,它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一定要搞清楚,如何避免其不好的,用它善的這一面。從哪裡開始?從頭腦開始,觀念開始。
今天我們要把地球看作一村,地球村。前幾年我講地球村,今年我在國外,我不講地球村,我講地球家,住在地球上的人是一家人。一家人要不要愛?一家人要不要尊重?一家人要不要關懷?一家人要不要幫助?我們真的是一家人。如何能做到一家人這概念都有?那就要宣傳《群書治要》,大家都讀這部書。這部書分量也不少,差不多有五十萬字。迫切需要看這部書,怎麼辦?我找了一些同學們成立一個小組,讀這個書、翻這個書,現在社會迫切需要的抄下來,抄成一本小書叫《群書治要36O》,就是三百六十小段,把它翻成外國文字,現在有英譯本、有法文本、有德文本,有西班牙文還有俄文,在東方有韓國文、有日文。我們希望幾年之後,統統把它翻出來,翻成全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字,向全世界流通,人人都讀到。這是什麼?佛法裡頭講建立見和同解,我們大家對宇宙、對人生、對萬物有一個正確的看法,這是智慧,正知正見,見和同解。接著戒和同修,戒是什麼?佛法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羅蜜、普賢十願,夠了,所有一切戒律不出這個範圍,我們抓到這個行了。在中國傳統,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跟佛法戒律精神完全相同。再看看所有宗教裡頭的經典,五戒十善全講到,那麼五戒十善是所有宗教共同的戒律,我們找到了,大家都要遵守。
學習宗教,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我們要把宗教教育發揚光大。但是宗教本身要學習經教,不學習經教,那是假的宗教不是真的。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不但要互相學習,宗教要互動,也就是說要經常在一起辦活動,宗教就團結起來了。宗教團結,世界才會有和平,地球才會有大治,盛世出現,沒有宗教就做不到。所以宗教教育,中國,你看中國古聖先賢用的字用得多好,他把這樁事情看作叫宗教,宗教這個意思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這還有話說嗎?所以在前清以前,一百多年前,宗教是誰抓?皇上親自掌握。儒用來治國,歸宰相管,宰相底下有個部,禮部,就是教育部,推動儒家教育,那是治國的,是政治需要的。佛教教育,皇上抓住,幹什麼?皇上希望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用佛法來教化老百姓,把人民都教好了。所以大大小小這寺廟庵堂,兩百年前統統是學校,這裡頭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會講經,個個都有道德、有學問,跟現在不一樣。道教也是皇上親自抓的,用它來做什麼?用它來祭祖宗,祭祖宗、祭天地、祭山川神祇,這就是跟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和睦相處。三教,那些帝王全用上了,他的社會安定,他的政治太平盛世,人民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父母跟師長都負有教學的責任。所以中國聖賢教育,學習的目的不是升官發財,不是這個,是成聖成賢,中國是聖賢教育,三千年。我們還要想恢復,一定要把聖賢教育找回來,這才管用。
今天走遍全世界,因為都是民選的,選出來的縣市長、選出來國家領導人,你要問他,你現在當上領導,你用什麼治國?你用什麼幫助社會安定、幫助社會和諧?沒有方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用什麼來治國?用我喜歡的、用我討厭的,喜歡什麼?喜歡發財,不喜歡廉潔。這樣治天下,天下能不亂嗎?問題太多了!怎麼解決?英國湯恩比說得好。這是上一個世紀末英國的一位哲學家,他親身經歷兩次大戰,第二次大戰之後出現核武。他的晚年,我們看到他晚年憂心以及他的言論,這個人是菩薩再來,特別是最後的晚年,他八十五歲走的,那一年一九七五年,八十五歲,天天在想,如何防止第三次大戰永遠不能發生,他就想這個問題。他對於中國歷史大概比中國人還要通達,對中國佩服五體投地,他告訴大家:「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他是預言,那個時候,「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
前幾天有人問過我,我以前沒有說過這些話。孔孟學說是什麼?四書五經、十三經。大乘佛法是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這裡頭有沒有治國平天下的經文?有,很多、很長。這個經過去我講過兩遍,雖然沒有講圓滿,意思統統都有了。更簡單的,現在人怕麻煩,那麼一大堆的書,到底怎麼讀法?最簡單代表整個佛法的,給諸位說,就是夏蓮居會集的《無量壽經》,能代表整個佛法。為什麼?中本《華嚴》,分量比《華嚴》少,只有一卷;《華嚴》九十九卷,這只有一卷,內容沒有兩樣。真正在這兩種書;那個四書五經、十三經也很大,它有沒有個簡單東西,扼要的?有,什麼?《四書》。宋朝宰相趙普,他有一句名言,他幫助趙匡胤、幫助宋太宗,兩朝宰相,他用什麼治國?他說我半部《論語》治天下。他就一部《論語》,一部《論語》幫助趙匡胤建立政權、幫助宋太宗治天下。所以《四書》是儒家的《華嚴經》,為什麼?編輯的思想非常接近。《華嚴》有理論、有方法,還有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做出來給你看。《四書》有這個味道,《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孟子》是用孔子、孟子來做代表,表演出來給你看。《大學》、《中庸》,孔子做到了,聖人。怎樣做到了稱聖人?孟夫子做到了賢人,賢人跟聖人差別在哪裡?自己去看。所以這一部《四書》、這一部《無量壽經》,確確實實像湯恩比所說的,能幫助這個世界恢復正常。不但恢復正常,而且更提升,為地球上的太平盛世。這個盛世,我們估計至少一千年,千年盛世出現。希望這千年盛世把這個核武統統銷毀掉,以後不再朝這個方向去走,好好認真學聖學賢。聖賢人有慈悲心、有愛心,愛自己不會傷害別人,這很重要。
所以當前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我鼓勵年輕人,好好的學漢字、學文言文,把這部書念通,有能力讀《四庫薈要》。《薈要》是乾隆皇帝自己選的,是專門供給他讀誦的,分量是全書的三分之一。我們希望底下一代有專家學者出現,有聖賢出現,來把中國儒釋道三家大大的發揚光大,讓全球人都得到幸福、都得到安穩,那是我們的願望。我們自己這個時代已經走完,走到盡頭了,隨時都可以走了。期望下一代,更重要的是再下一代,就是現在的兒童。兒童扎根是真正扎根,二十幾歲、三十幾歲來學習已經是半路出家,不是從根扎下去的,真正從根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最好,現在辦漢學院,漢學院要辦附小,附屬小學、附屬幼稚園,要從這裡抓起、從這教起,那個根才牢,才不會受外界影響。
下面,你看念老引《沙彌十戒儀則經》,說:「若受齋食時不得過中午。」沙彌律儀裡頭有。「是表晨朝所散之花,當日過中,則於地上自然化去」,就沒有了,「大地清淨如初。於是空中更雨新花」,這空中第二次又落花下來。「如是隨此六時,花降花化,循還往復,故云隨其時節,還復周遍。還復者,循還與反復也。周遍者,遍滿其國也。與前無異,如是六反。六反者,六度也,即小本之六時雨花。至於極樂國土而言晝夜者,只是順此方之習俗」,它沒有晝夜。「如《要解》云: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晝夜。且順此方,假說分際耳」,這個要知道。
「《疏鈔》」,蓮池大師的,也是這個說法,「彼土既無須彌,又無日月。常明不昏,晝夜無辨」,沒有晝夜。「唯以華開鳥鳴而為晝,華合鳥棲而為夜也」,這就是夜,鳥在休息。以這個,這都是我們人的妄想。「又慈恩」,窺基大師,「《彌陀通贊》」,這是唯識學家,法相宗的祖師,他有《彌陀經》的註解,「華開金沼,化生(指蓮池化生之人)為天曙之情。鳥宿瓊林,菩薩作時昏之想」。這就說明這是我們假想的,不是真實狀況,真實狀況我們想像不到。為什麼?這個想像全是生活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裡頭的妄想,這個想法不真實,這個想法不可靠,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諸說皆同旨」,宗旨相同的。
「又《圓中鈔》更進一解曰:以花開鳥鳴為曉」,這是白天,「蓮合鳥棲為夜」。這個還是我們的凡情,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不睡覺怎麼辦?鳥不睡覺怎麼辦?花開了,不合起來怎麼辦?花開花合,那是剛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狀況。往生的人是看到阿彌陀佛手上拿著蓮花,花是開的,往生的人進入花當中,這要爬到花上,坐在蓮花上,蓮花就合起來。這個合起來之後,阿彌陀佛把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頭。從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面,起什麼作用?起化學作用,咱們叫化學作用,轉八識成四智就這麼轉的。所以花一開,人相現出來,這人多大?不是《無量壽經》上說的,《無量壽經》說的是隨順印度的習俗,不是真的,真的要看《觀無量壽經》。《觀經》上說的,這個人身多大?跟阿彌陀佛一樣大,身高跟阿彌陀佛一樣,身的大也跟阿彌陀佛一樣。相好,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都有佛菩薩在那裡教化眾生,你能把整個宇宙都在身上看到。極樂世界的人不是物質的身體,他不需要飲食。飲食是我們這裡帶去的習氣,睡覺也是習氣,他不需要睡眠,他不需要飲食,他沒有白天晚上,也沒有初一、初二,沒有,年月日時都沒有,無量壽。佛無量壽,菩薩無量壽,每一個眾生無量壽,花草樹木統統是無量壽。
只有你自己修行,把四十一品無明習氣斷乾淨,斷乾淨是什麼樣子?斷乾淨的時候你就回歸常寂光,這個實報土不見了;極樂世界不見了,華藏世界不見了,變成常寂光。法身是常寂光,法身沒有相,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在常寂光中,換句話說,我們都在諸佛法身之中。在佛法身之中,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佛怎麼可能說不知道?哪有這個道理!全知道,動個善念、動個歪念,佛全知道,這要曉得。千萬不要以為我做的事情沒人知道,古人說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叫四知堂,真話。佛法講得更透徹,常寂光照你,你在常寂光當中,你在佛的法身當中,哪有不清楚、不明白的道理?真正透徹明白了,不會動一個惡念,不會起一個不善的想法、看法,不可能。一定是對佛的教誨圓滿受持,不會把它丟掉丟失幾分,或者是幾分之幾,都不可能。所以我們的信心不堅定,我們的懷疑不能斷,怎麼辦?把這部經讀上三千遍,再不行,把這個註解從頭到尾看三十遍,你的問題全解決了,你真的相信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後頭還有一句,我們把它念掉。所以這是「竊恐」,這是幽溪大師說的話,我以為恐怕,「猶是凡聖同居淨土氣分,與穢土將忘未忘之間。以眾生生者,多帶業往生故。若上之三土,則無此相也」,說得好,幽溪大師說的。換句話說,這些問題都是帶業往生帶去的習氣,才會有這種想法;否則的話,這些想法統統消失了,不再有這個想法,這是正確的。因為有這些人、有這些現象,佛不得不說明。說明之後有個好處,花開見佛的時候,這個馬上就丟掉,不可能再有這個想法。這都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還在七寶池蓮花當中,花還沒開,有這種現象,花開了決定沒這現象。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
0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汇集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010 无量寿经 汇集
011 华严经 汇集
012 金刚经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 近代往生录 汇集
106 净空法师答四众弟子问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